更新时间:2025-01-11
中国绿色时报11月10日报道山西祁县,晋商故里。乔家大院、王家大院这些晋商家族故居和流传下来的故事,弘扬着晋商文化、诠释着晋商精神。过去,在晋商文化的浸染下,祁县树立了商可富民兴晋的观念。
如今,在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,祁县人继续发挥晋商的智慧与执著。作为三晋林改第一县,以彻底改革的决心,续写着生态富民兴晋的佳话。
彻底改革就要干部解放思想林改的主体是农民,只有让群众充分了解政策,才能真正调动其参与林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认识政策、解放思想,必须先从干部做起。
祁县峪口乡闫家庄村是全县林改第一村,也是推进林改时阻力最大的一个村。全村累计荒山造林两万多亩、四旁植树8万多株、发展果树1300多亩。
这些都是老支书、造林模范刘玉成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几十年换来的成果。把集体造好的山林分给农户,能不能管护经营都是问题。一时间,刘玉成等村干部在思想上、感情上都难以接受。为此,县政府组织林改工作队进驻该村,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、释疑解惑,村干部们终于转变了思想,闫家庄村也成为这次林改最彻底、程序最严密、手续最完备、群众最认同的林改第一村。
从抵触到认同,最关键的就是干部群众真正了解了林改内容、掌握了林改政策。全县形成了三级书记重点抓、四套班子包乡镇共同抓,部门单位包村配合抓,业务部门具体抓,乡镇干部分组包片抓的林改工作格局。
彻底改革就要让群众说了算林改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,理所当然应该由群众说了算。祁县制定的所有林改工作程序,如林地和林木分不分、什么时候分、怎么分、分到什么程度,全都由农民做主,县乡不包办代替,不搞行政命令,更不搞一刀切。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按规定提交村民大会表决,改革政策、内容、程序、方法、结果五公开。村民不仅知情,还全程参与决策和监督,每项权利都得到了保障。
在实施过程中,为了真正做到让农民当家作主,县政府制定了《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流程图》,出台了《祁县集体林权勘验实施细则》,工作的每个流程都由上一级林改领导组审核把关,才能转入下一个环节。对于遗留的林权纠纷,祁县尽可能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。
在东观镇武乡村有这样的例子,有村民在村集体1500亩滩涂上自发栽满了树,此次林改涉及了诸多利益,群众争论不休。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研究,决定谁种谁有、期后分配。矛盾妥善解决,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更高了。
今年,该村新造林300亩、植树2万余株。彻底改革就要将林权均分到户推进林改,核心在分,关键在放。
祁县林地并不多,但在林改过程中分得彻底、放得彻底。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、林木所有权彻底分配到百姓手里,为林改减少了后遗症。在山区,全县采取了以均山到户为主的改革模式,确保山林人人有份。人口少、林地多的村,采取了均山到户、家庭承包的模式;人口多、林地少的村,采取了自愿组合、联户承包的模式;人口多、林地特别少的村,采取了按人均利、联户承包模式;人口老龄化严重、村民无能力管理和治理的山区自然村,则采取均山到户、自愿流转、大户经营的模式;林地治理难度大、村民自愿放弃山地分配权利的,祁县研究了虚拟到户、权责搁置的办法:把村民应该分得的山地划分出来,由集体暂为代管,待农户愿意收回时,履行相关权责义务后,即可交还给农户。
目前,全县主体改革已经完成,26.7万亩集体林地除5%留作集体公益事业外,其余全部落实到户,到户率100%。彻底改革就要让农民因绿得利林改让农民得绿,并且因绿得利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空间,农民管护、开发山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。林改后,全县植树造林共投入各类资金1.37亿元,治理荒山3.45万亩,发展经济林3万亩。
平川区植树486万株,是前5年植树的总和。人口仅有3000人的来远镇,林改后全镇共植树21万株,人均达到70株。目前,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37.5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29.3%。随之高涨的还有农民的护林意识。
许多乡村自发成立了群众护林联防组织,由集体单一护林转变为农户自发巡山护林,护林防火、封山禁牧成为农户的自觉行动。林改使林业资源成为农民的资产和企业的资本,林业融资渠道被迅速拓宽。
截至目前,全县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720多万元。有了投入资金,林业产业开发势头强劲,全县涌现出万株以上大户7户、5000株以上大户24户,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78个。2008年,全县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超过3000元,占到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。
2009年,全县苗木销售收入达2.1亿元,仅此一项,人均收入就超过1000元。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林业产业村,有的村林业收入占到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0%以上。祁县用彻底改革的实践证明:林改越彻底,产权越明晰,利益越直接,百姓越拥护。
本文来源:JN江南-www.juzirg.com